按照魏廣德提出“代理人戰争”的模式,對大明其實才是最有利的,這是幾天商議後,李春芳得到的結論。
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真要細算才會發現,為此大明隻需要付出些鐵器和糧食,就能讓草原勢力互相攻伐,而最後都被削弱。
不管最後是把漢那吉還是辛愛黃台吉獲得最後的勝利,蒙古人的勢力都大幅下降了,對大明的威脅自然也最小。
甚至,如果得不到大明的支持,新的大汗出現在草原上的時候,恐怕連想要活命都得看大明的态度。
因為戰争已經讓他們極度虛弱,那時候不是向南尋找生存空間,而是要想想該怎麼活下去。
其實,類似的計謀,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後來的三國和宋朝時都曾經大量使用,本質上就是反間計的一種變形。
隻不過,在大明君臣都不怎麼了解蒙古内部情況的時候,沒人會去想這麼操作。
而且,那個時候确實也沒地方下手。
可現在把漢那吉降明,給明朝了解蒙古社會帶來了機會,魏廣德也因此想到了這個方式削弱蒙古人的實力。
雖然有難度,但隻要操作成功就會獲得巨大收益。
但也因為操作難度,内閣裡對魏廣德的提議支持聲并不高,隻有殷士谵明确支持,其他人都很是懷疑。
相應的,他們更願意選擇張居正提出的方案,在大同和俺答汗進行一場大決戰,徹底削弱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
可是現在情況就不同了,大同的總督和巡撫所提建議裡,就有和魏廣德不謀而合的地方,這說明這條計策也是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否則
要知道,負責執行的可就是他們,若是難度大到不可能實現,他們也絕對不會傻傻的提出這條方案來。
打,未必能打赢,防守卻是無妨,都這麼多年了,隻要邊将嚴陣以待,蒙古人也是打不進來的。
隻要拖上幾年,等俺答汗老死,草原上就可能因此陷入一片混亂,大明從中漁利。
李春芳還在思索的時候,次輔高拱已經走了進來,和他随意打個招呼後就坐下,等着他的下文。
李春芳也在這個時候回過神來,把剛送來的奏疏遞給高拱,讓他先看看。
高拱的态度,李春芳也已經習慣了,隻是不想和他多做糾纏。
甚至,也是因為高拱這樣的态度,讓李春芳更不想這麼早就退出政壇。
隻要他坐在這個位置上,不犯錯,高拱就拿他毫無辦法。
若是敢對他用強,隻要把消息散播出去,高拱就很難在朝堂上混了。
隻是可惜,高拱始終沒意識到,他對李春芳的強勢,其實起到了反效果,不僅沒有讓他生出退意,反而更加堅定他留在朝堂的決心。
高拱很快也看完了王崇古的奏疏,低頭思索起來。
他所謂的上中下三策,其實是按照事态發展所定出的策略,與其說是三策,倒不如說就是一策。
先是争取借此和俺答汗進行和談,拿到大明想要得到的東西,包括趙全等反賊和被掠人口,争取俺答汗答應封貢,做為條件就是大明同意和蒙古人進行互市。
若是達不成條件,則就是兵戎相見,進入所謂第二策,大明防禦,頂住蒙古人進攻,堅持不放還把漢那吉。
至于三策,那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實行,畢竟隻要俺答汗不死,這條計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而相對來說,張居正提出在大同和蒙古人決戰就簡單許多。
大明雖然會為此付出相當程度的代價,但是蒙古人的損失會更大。
“呵呵.....王崇古和魏廣德的意見倒是不謀而合,都是打算分化草原。”
第一條,高拱當然是先跳過,他還得好好想想是否可以用和談的方式結束兩邊的對立狀态。
針對二、三條,魏廣德的思路其實和王崇古類似,拖時間,拖到俺答汗老死,再插手草原事務,把他攪亂,從始至終都避開張居正的提議,發動一場大戰。
王崇古、方逢時的計劃好不好先不說,高拱首先考慮的還是内閣這些閣臣的意見,居然和外臣不謀而合,這就不得不讓他多想想,或許張居正的決戰策略卻有不妥之處,否則大同方面不會完全不提迎戰的事兒。
内閣裡有魏廣德的存在,始終讓高拱有些拘束,因為這人太能隐藏了。
以前在裕王府的時候,他就隻出主意,對外都是他和李芳去做的,再不然就是陳以勤他們。
直到景王就藩後,魏廣德才開始公開代表裕王府出面參與一些活動。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趁情敵失憶 (咒回同人)[咒回]一覺醒來未婚夫變成了大叔 不死不滅的我在40k的絕望旅途 海島十七[第1部] 你是我青春裡的路過+番外 我是NPC,聽不懂玩家的話+番外 我在穿書文裡當大佬 (柯南同人)和透子青梅竹馬的那些年+番外 一覺醒來變成了omega+番外 重生有空間之種田養崽 讓你抓嫖,你抓了自己女上司? 前夫求我做皇後(穿書) 不是沒想起 執筆焉是解書人 你将虛無 重生後被渣夫的白月光盯上了+番外 下山無敵,我帶七歲女兒去修仙 我的重啟人生 總裁在後宮崛起+番外 喂我驕傲+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