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小說

藏家小說>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被設局 > 第兩百八十一章 宋明空想儒學(第1頁)

第兩百八十一章 宋明空想儒學(第1頁)

所以在先秦,儒學完成了理論上了兩部發展,一個是确立了仁義這兩個目标,一個是開始了仁義前提的讨論,即性善性惡論之争。

其後的儒學,到魏晉融合道家、道門,搞玄學,其實是抛棄了對仁義目标追求。正是因為魏晉士人毫無理想,所以魏晉南北朝,霍亂天下三百年。

其後唐朝大多是尊佛崇道,但儒學也在慢慢恢複生氣。一系列名人出将入相,創下了曆史的輝煌。

到宋朝,儒學借助佛門思想,形成了理學。開起來“空有合一”的本體論,“頓漸合一”的認識論,通過格物緻知來“明心見性”、“返本複初”,達到存天理,滅人欲的效果。

到本朝陽明心學興起,王聖人強調“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與“緻良知”特别是“四句教”出來後,心學更是風靡至今。

很顯然,這一時期儒學在方法論與世界觀上主要是借助佛道兩門的認識論與世界觀。

然而,按道理到今時今日,人人讀書緻良知,然而貪官污吏依然不少,民間疾苦依然不減,是為什麼呢?

如果儒學的目标是仁義,那為什麼儒學大興後卻沒有感受到仁義大興呢。這一點後面沈師兄有數據論證。所以不禁要問,儒學士子有逐步實現仁義這兩目标嗎?儒學在認識論等方面引入佛道思想有利于其目标的達成嗎?

特别是心學以後,心即理,每個人隻要從良心出發,就能緻良知,就能知行合一。人人都能成聖。

但這種聖是内聖,做自己的聖人,跟天下百姓何幹?此外内聖是無法驗證與比較的,學子們很容易陷入自己自己内心最純潔,才是真聖,别人都是虛僞的争執之中。

同理,這也使得,從心學以後,儒學再無權威可言。正如無法證僞别人是僞聖,也同樣不能證實自己是真聖。

所以強如王聖人萬年也不得不做“四句教”來統一心學,但剛過世,心學就分崩離析,至今已有數十派别,各不相符。

雖然在先秦之後的儒學在認識論、方法論、世界觀上多有發展,但本質是嫁接的發展。即是用教門思想發展。而脫離了儒學本身的目的。

儒學就是要實現仁義,一切不利于實現仁義的都不是真儒學。特别是宋朝開始三教合流思潮下,儒學竟然轉向個人修行。實則是跟孔聖人講儒學從個人道德轉向治國理政在方向上背道而馳。

無法比較和驗證,儒學的仁義,成為了空想仁義,這也是當今讀書人,明明讀着聖人書卻着實是衣冠禽獸的根源。因為多數讀書人已經對實現仁義失去了希望。

儒學千年發展,實際上圍繞其建學目标仁義,隻有孔孟荀三人兩代聖賢在緻力于實現。後面特别是宋明的發展本質上是借用教門思想從個人層面開解讀書人不要執着于全社會的仁義無法實現的困惑,做好自己本心就行了。至于那些困惑,都是虛妄,都是夢幻泡影,不去想,或當做不存在就好了。實屬是數百年努力硬生生把儒學從社會學科變成人文學科了。

這也是之前盛傳的300年魔咒無人能破的真實原因,不是無人能破,是秦漢之後的讀書人放棄了全社會這個大仁義的理想,逐步轉而追求個人的仁義本心。

都不曾努力突破過,怎麼能說無人能破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拯救男主後他黑化了[穿書]  (綜英美同人)[綜英美]超英幕後+番外  (綜漫同人)文系少年綱吉君  我和偶像死對頭戀愛了  你好,江時遇2  異靈根資質的我,道侶竟是天靈根  天上天下任我吞噬  穿成破産千金我靠玄學暴富  我家穿裙子的漂亮男友不愛說話+番外  直白愛意  (綜英美同人)[綜英美]才不是史萊姆!+番外  異界穹頂  大帝禁區:師傅死後,我瘋了  邪門的愛情出現了  虐文龍傲天的我手拿晉江劇本  每個世界都有大佬在追我(快穿)  我在地府打狂工  為你成魔  (綜武俠同人)[綜武俠]太上  平洲卿雲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