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以為最穩當的一本,上去之後石沉大海,竟然被皇帝留中了。總理大臣腦瓜子嗡嗡的,回家問自己幕僚江春熙先生:“你說咱們皇上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他對洛親王儲位還有别的想頭不成?”
張四維讓政事堂副相聯名的奏章還是這位江先生起草的,他聞言推了推鼻梁上的玳瑁眼鏡,皺着眉頭道:“不應該呀!中外人心早就屬意洛親王,皇上對中宮也極好,這順理成章的事兒——”啜着牙花子,也百思不得其解。
張四維歎道:“皇上把這奏章留中,這消息瞞不住。不出兩天,就會有禦史和給事中上本,逼着皇上早定天下人心。唉,要沒有政事堂這一本,還不會多事。如今麻煩大了,你說皇上這不是扯——”他想說皇帝扯什麼,江春熙沒敢問。
别說張四維不得要領,凡知道政事堂諸相上本的朝臣心裡也都翻了個兒,心說這皇帝又開始不按常理出牌不知道要出什麼幺蛾子。若中興郡王活着就好了,遇到皇帝不靠譜,直接就頂回去了。現如今這總理大臣不行,不敢去問問皇帝到底幾個意思。
其實,皇帝并沒有握住拳頭讓大夥猜的意思,很快掌管宗人府宗正世襲罔替鄭親王就上本,言道宗室改革以來,宗室子弟都在宗學受教育,考試通不過還要降兩等襲爵——皇室子弟卻隻能上個私塾,這不正常。
雖然這私塾的師資力量是天下頂尖的,但皇室子弟不上學對性格影響很大,所謂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不是開玩笑的,對皇嗣成長非常不利。因此建議陛下設立“詹事府學”,專為東宮伴讀事——擇宗室、勳貴、文武衆臣之适齡兒童上學,給皇嗣一個可以正常長大的環境。
這奏章進了政事堂。張四維一看就知道皇帝出題了。按理說,皇太子教育本為皇帝家事,但國朝多年慣例是皇太子教育内容的主動權是掌握在朝臣,主要是内閣手中的。若張四維在這方面堅定站在皇帝一邊,在朝臣那邊勢必要丢分不少。
明代自太祖建極一直到明中葉,教導太子其實有專門的機構——詹事府。其内設左春坊、右春坊、司經局等部門,詹事府詹事統領府、坊、局之政事以輔導太子。
為了避免東宮官與廷臣之間出現矛盾,甚至出現第二個政治中心,太祖朱元璋慎擇其人,以勳舊大臣兼領詹事府職。即“朕今立法,令省台都督府官兼東宮贊輔之職,父子一體,君臣一心,庶幾無相構患”——朱元璋這一設置,汲取了漢朝“巫蠱之禍”的教訓,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再好的制度落實不好也白搭。明代中葉以後,越發怠政的皇帝導緻内閣勢力膨脹,皇太子教育權就從詹事府轉移内閣。詹事府形同虛設,左右春坊等等官職變成翰林儲相的遷轉之階,成了升官快車道上的虛職,跟太子一點邊兒都沾不上了。
皇太子沒有詹事府管理,那就隻能做一件事:出閣讀書,又叫講讀。朝廷設立文華殿為講讀之所,并有講官、侍讀、伴讀、展書等官,一般講官由大儒擔任,侍讀等用年輕翰林充任。
課程從《四書講起,夾雜騎射練習,夜間複習文化課。這文化課三天溫習一次,務要其滾瓜爛熟——等四書五經講完,這太子也長大了,并成為一個文臣心目中合格君主。
從明朝皇太子即位後的實際表現來看,這套教育體制雖不能說完全失敗,但效果極差。張四維能夠入閣也是因為他修了《肅宗實錄,對明代皇室的曆史門兒清——皇帝出的這道題不能說沒有道理,自家兒子憑什麼讓你們這些人給霍霍了?
張四維料定,這鄭王提出建立的“詹事府學”的老師選擇也肯定與此前文華殿的講官不一樣。因為有“南台會議”為前車之鑒,選京師大學教授的例子活生生的擺在那裡呢。
太子教育,有所謂“慎選有道以資啟沃,常禦經筵以得堯仁”說法,明代中後期,這啟蒙老師和進講内容都不是皇帝能全說了算的。皇帝如今要興革此事,也算是近年少有的大動作。但張四維認為,難度不是太大。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穿書之福運綿綿 狼神傳 (柯南同人)帶領酒廠一起基建的日子+番外 極品福晉+完結 我再也不下凡了+番外 武聖自救攻略 雙A夫婦 (綜漫同人)全酒廠都在磕蘇波CP+番外 讓你刺探倭情,你成立了幕府? 生存一進化指令 大明聖祖:我的奮鬥 這個遊戲我不玩了 夢回季漢:亂世新章 一把殺豬刀砍天下 北宋大寨主 星元演繹 也是婆婆,之奇葩的媽生前回憶錄 當渣男拯救戀愛腦反派+番外 穿書後與男配HE了[快穿]+番外 盛唐三千六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