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小說

藏家小說>歲月沉澱的七彩花 > 第206章 曾經寫過的高考作文三(第1頁)

第206章 曾經寫過的高考作文三(第1頁)

可為與有為

就像前面的材料中說的那樣,前人走過的路,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寶貴精神财富,這些精神财富滋養和激勵着我們,使我們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這種充滿正向能量的力量,會使我們的未來融彙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光彩四射,而我們的民族也因這些耀目的光彩而熠熠生輝。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又該如何把“有為”也就是我們的自身價值發揮到最大的限度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思想是人們行為的航行,思想是否端正,也決定人的行為是否正确,在材料中提到的不管是歌曲,還是文章詩詞,以及革命烈士、學習榜樣,能給我們帶來影響,就是因為帶有積極向上的能量,催人前進,也會被深深地镌刻在了曆史的某個瞬間。而那些不正當的思想,就比如說,祖國統一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兒女迫切願望,而某些人卻持着分裂的态度。這種反國家、反人民的思想,勢必會受到整個民族愛國者的強烈反對,會遭到黨和國家、人民的唾棄。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正的思想,要像範仲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而樂而樂”。而秦桧雖然曾是當時狀元,但他賣國求榮、殘害忠良,一直被人民所憎恨。由此可見我們不管什麼時候一定要心系黨和國家和人民,不要走到黨和國家和人民的對立面,與正義背道而馳。

其次要為自己定一個正确的位置,也就是給自己一個正确的定位。我們離開高中的學堂,與社會越來越近,大部分同學還是因為沒有踏入更高學府而走向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為自己找個合适的位置,讓自己切切實實地有事做。因為你隻有做事,才能讓你自身的能力顯現出來,進而發揮最大的價值。這個位置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來裁量,如果裁量不好,就無法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隻能處處碰壁。很多人當初總會壯志躊躇,覺得自己似乎做什麼都是那樣出色,可是在經曆很多次打擊後,才會覺得現實是如此骨感。最可怕的是在這樣的狀态下,他們不會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社會不公,人心險惡。這樣就很容易孳生負面的情緒,與周圍的人,與整個社會脫節,這樣又如何實現自己的有為,更不可能在這個可有為的時代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然我們不僅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正确的位置,還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用心做,擔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很多人非常聰明,能力也超強,但就是像小貓釣魚一般,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是這山看着那山高。結果這就一葉小舟在大海中航行,沉浮不定,最終可能會沉入大海,一事無成。而到了這個時候,往往曾經各方面條件都不如他的周圍人,卻獲得了碩果累累,穩穩妥妥地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人走到這種境界其實是一種悲哀,明白的人,或是會懊悔自己曾經的失誤,郁郁寡歡;不明白的人還會像前面的那類人一樣,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們不會認識到,從來沒有對自己負責過。

我們的社會在高度的發展,我們的民族精神空前的高漲,幹勁十足,同學們,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一定要端正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腳踏實地地實實在在做事。隻有這樣,才能使自身的價值得到更大的發揮,推動社會的發展。這樣,黨和國家以及人民才不會忘記你!

得與失

顧名思義,得,就是得到;失,就是失去,這是人生的兩種常态。在看待得與失上,古人有很多看法,比如說賽翁說,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老子也曾說過老子“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所以,對于得與失,并不是能夠用起點、終點和過程能總結的,它隻是人生的一種常态。

得與失總是相伴的,很多時候你有多少所得,就會有多少所失;而有多少所失,就會有多少所得。就像在職場上叱咤風雲的精英,他們獲得了很多的成功,可是他們也會失去很多,比如說人身的自由、身體的健康,甚至是因為猝死而逝去的生命。而很多時候,可能你失去了很多的機遇,可是你可能得到了一些鍛煉的機會,或是有了對生活更深刻的體會,所以,當你得到了,并不是意味,你就永遠失去了什麼;你失去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沒有得到的機會了。

就像徐志摩說的那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徐志摩的這句話,非常貼切地把人生的得與失做了個完美的總結。其實人生就是如此,有時人的境遇不一樣,得與失也會不同,以前不明白為什麼王勃會感歎“時運不濟”,其實王勃提到的這個“時運”并不僅是社會的環境,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個人的經曆、性情、遭遇等的總和。拿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一個身在農村的孩子和一個身在城市的孩子的境遇肯定不一樣,他們的得與失也并不一樣,所以王勃的感歎在讓人經曆過許多後會有了共鳴,而徐志摩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對得與失有了更完美的诠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人總會在得與失的一種定勢中徘徊着,曾經有一個女孩,在别人的眼裡她是多麼的優秀,的确她有許多值得炫耀的資本。但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雖然是有些優秀,但在自身緻命的一種缺失面前,所謂的優秀根本就算不了什麼,所以當聽到别人說自己多麼多麼優秀時,她隻會在心裡暗暗叫苦,而且她也知道,她知道,自己所謂的優秀是那樣單薄,終究因為這種緻命的缺陷而失去别人眼裡的優秀。

為此,她是多麼傷心,她也是那樣努力地同那種缺陷做着不懈地鬥争。當然力量的懸殊總是殘酷,她的努力還是被一次次打壓,總是回到看不到邊的終點,她真不知道經曆過多少失去,她曾問過自己又曾得到過什麼?想到這些,她的心裡總是百味翻滾,有些不平。雖然有些不平,但在經曆過那麼多的失與得後,她還是選擇了豁達。她告訴自己,許多事可以去逃避,可以去怨,但永遠不要有恨,因為人間有的還是真愛,因為有真愛,所以恨不需要,有點怨是應該正常的。

所以,在得與失的問題上,不要去斤斤計較,不管它是開始也好,終點也罷,或是還是過程,都隻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些小插曲。不管是常得常失,還是常失常得都應該有一種豁達的心态去面對。相對于整個漫長的人生路,得點什麼,或是失點什麼都不重要,關鍵還是如何把自己對人生的态度擺正,踏踏實實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讓每一次得失都能綻放充滿色彩的花朵。

順其自然,不從逆流

生命不息,自主前行。在每個人包括每個事物運動的過程中,都是有規律存在的,如果破壞了規律會是怎麼樣呢?我們先看看材料中提到了,因為絲瓜的藤蔓與肉豆藤當糾纏在一起的時候是很難分開的,可是那個小孩子好奇心太重,非要把它們分辨開,可是最終卻把莖葉扯斷。也就是說,這個小孩子本來想絲瓜和肉豆分開,可是他卻忽視了它們生長在一起,是分不開的,把它們的生長規律破壞了,那麼以後他還能吃得到瓜和豆呢?

我們知道,事情都有它的必然性,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規律”。而規律并不是以人的意志就發生改變的,就像四季的輪回,該到了過春天的時候,就不是夏天的樣子。每當秋季的時候,大雁會排着雁陣準時地從北方向南方飛去。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就是因為有了規律的存在,萬物才能正常地運行,人們的生活才能安穩、生命才會生生不息地不斷延伸。

我們都知道揠苗助長的故事,有一個老農想讓自家禾苗長得更高,于是就去田裡把禾苗一個個地拔高,結果禾苗卻都枯萎了。但如果他沒有把禾苗拔起,任由禾苗順時地生長,也許在收獲的季節,他能看到放眼空曠的金黃,得到沉甸甸的麥穗。而現在他卻什麼也得不到,雖然也下了好大的功夫,可是這些功夫成了扼殺生命的工具,多麼得不償失啊!所以,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一定遵循它運行的規律,并且要循序漸進進行,不要貪圖什麼近道,也不要想着一口吃成大胖子的事,就比如說人們都渴望得到的成功。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但是成功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們也時常會聽到那些神童,在少年的時候就表現出不一般的特質,就像王安石《傷仲永》中提到的主人公,這位小神童五歲時能作詩,并且文采上乘。他的父母就以此竊喜,以為自己的孩子就要邁向成功的道路了,于是帶着他到處招搖、掙錢,在榮耀面前變得忘乎所以然,不再讓這個孩子繼續學習深造。可是等到孩子十二三歲時,已經寫不出曾經優秀的好詩,再過了七年,也就永遠從這個舞台上消失了,這種昙花一現的煞景,讓人多麼遺憾啊!

我們放眼曆史上那些有名望、在曆史上做出一定貢獻的人,他們無不是經曆千辛萬苦、孜孜不倦地追求?從陶淵明到韓愈、柳宗元,再到蘇轼、歐陽修、範仲淹等?不管再苦再難,從來不會脫離自己的軌道,一直就那樣堅定地走着。所以,規律是不能被打破的,該經曆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如果想貪圖近路,可能會事與願違,會走一段更曲折的路。

而如今我們,随着與校園的遠離,與社會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既然已經來到這個大染缸,就要遵循生存之道,在走自己的道路時,不要被那些過強的欲望控制,想着自己要通過什麼走近道,一定要量力而行,掂量好自己的能量,順應着社會的潮流一步一步地走,當你找到屬于自己的軌道,你與成功的距離也就越來越近了。否則,走偏了道路,就很容易陷入歧途,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困難。

價值,價值最容易理解的程度就是事物被認可的程度。那麼如何來衡量這種被認可的程度,有人說它需要時間,真的是這樣嗎?時間固然能衡量一種事物被認可的程度,但并不完全如此,就比如說一塊石頭,不管它沉澱到什麼時候,它的角色永遠都是石頭,所以事物的價值并不是完全靠時間去沉澱,時間也隻是其中的一種衡量價值的方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對于每個人來說應該不是個陌生的話題。人作為社會的單元分子,應該從有意識起就要為自己能好好活在世上,做一番不辜負生命的事業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或是等着上天掉餡餅,隻有努力才是通往各種征程的捷徑。如果不努力,整天無所事事或空想,就什麼也做不成,如果再沉迷于某種誘惑中,就更容易走向窘困的艱境。

唐朝的皇帝李隆基大家都不陌生,他在前半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710年六月,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集團。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李隆基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寵愛楊貴妃,與楊貴妃沉迷于歌舞之間,發生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由盛轉衰埋下伏筆。

通過李隆基的經曆我們可以看出,李隆基在當政前期因為努力,而使唐朝的國力走向頂峰;但後期因為怠于政務,迷陷入美色與歌舞,而使國家内患橫生,從而走向衰頹。這是一個多麼沉痛的教訓啊!

我們現在是青少年,處于人生充滿朝氣時期,就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光芒四射,能量滿滿。可是我們該如何讓自己四射的光芒一直保持充足的魅力?那就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地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讓自身的潛力不斷地被挖掘出來,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滋潤整個人生。

那麼我們如何做到努力地充實自己呢?首先要做到多多閱讀。閱讀在人類的精神領域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無論是休閑,娛樂,還是學習,書籍都與我們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充分享受到閱讀和生活的樂趣,體會和理解到生活的智慧,通過不斷地自我豐富,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

其次要多進行思考。思考對于人生的意義很大,通過思考我們會對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思考我們也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如何對自己進行完善,從而少走些彎路。

再次,要多交流。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是由作為單位的人而構成的關系網,我們在這個社會中不能孤立地存在,要多與更多的人交流,通過交流,你才能更加融入到社會中,對社會的認識也會越來越豐富,自身也會更加充實。

我們還要抵制不良誘惑的引誘。生活是五彩缤紛的,各種各樣的誘惑讓人們應接不暇,對于青年來說,遊戲是最大的誘惑。人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很多青少年學生因為抵制不住遊戲的誘惑而荒廢學業,甚至走向犯罪、死亡的道路。這樣的現象非常可怕,所以在對待遊戲時,我們一定要看清遊戲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遊戲有利于我們開發智力,提高我們的團隊意識等優勢,但我們不能完全沉迷于其中,一定要做到玩遊戲有度,清醒地玩遊戲,而不能沉迷。

曾經有一句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我們正處于美好佳年華,切莫辜負了年華的美好,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人生像金子般美好,不要等到年暮後,回首再看看自己走過的路而充滿悔意和遺憾,畢竟人生是單程的,走過的路就不會再重複。既然走了,就不會再留下。一定要相信,努力不會辜負你,嬉戲荒人生!

喜歡歲月沉澱的七彩花請大家收藏:(zuoyexs)歲月沉澱的七彩花【左葉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昂貴的遊戲[重生]+番外  娘子您來我害怕  約戰:光是紐帶  有本事,别想我  女配手握爽文劇本[穿書]  作為非人類宣傳無神論有什麼問題  穿進炮灰文,太上皇竟能讀我心!  盛年若不念+番外  穿越之抱公主大腿有生命危險  論師尊的職業修養+番外  「反穿書」孤雁兒+番外  大佬們都為我神魂颠倒  明明不是天使  在冒險綜藝談戀愛  全球末日後我覺醒了自然親和  彼光  知意  病态绮麗  安陵容重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被時間追着走的那三年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